2024-01-19 09:31:26 | 鹏程网
一、拓宽知识面,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要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课程建设,使其符合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要使学员了解本学科领域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进展。为拓宽学员的知识面,便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操作,各高校力求在同等学力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层面上设置课程,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关于学位课程考试不少于5门的要求,在培养实施过程中,学员选择学习和考试的课程一般都在6-11门。
除开设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共英语,还开设专业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医学统计学、专业课(如外科学专业开设外科学进展、内科学专业开设内科学进展等)。选修课开设了医学科研设计、应用解剖学、药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电镜技术、组织学技术等。选修课所用的教材、讲义、实验指导等大都是由各院校长期担任研究生教学任务的研究生导师编写,内容既紧密结合临床应用又具有较高的医学科技含量。
二、增加临床诊疗时间,强化综合能力训练
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的规定,根据培养目标,以“正确收集病史,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为培养内容,训练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诊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掌握本专业手术或辅助诊疗技术”为培养内容,提高学员的临床技能、动手能力。
在时间安排上,学员完成学位课程后,必须在相应学科专业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一年的临床工作,以充分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加强统一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岗位责任、医疗规范、护理常规、科研方法、医疗纠纷防范、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目标等。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加强论文环节管理,鼓励参加学术活动
在职申请学位人员的工作年限一般要求在3年以上,同等学力在职申请临床医学人员中有80%的学员工作年限在5-10年,他们大都有了自己固定的专业、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各大院校主要把重点放在科研基本功的训练上,从文献阅读、综述撰写、课题选择与设计、实验方法、资料积累、整理、统计处理直至论文撰写,使学员掌握一整套临床医学科研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即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将在职学员从单纯接受知识的课程学习和临床训练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学员根据其兴趣、特长、需要开展选择性学习,为其自主学习和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论文选题时,应紧密结合临床专业实际,所选课题一般应与所从事的专业一致,可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完成导师课题的某一部分;亦可结合临床工作由学员独立完成临床经验总结,提出本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发病机制的新见解,或提出改进临床医疗技术的新方法。为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同等学力学员还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学术活动的各项内容要及时、准确、完整记录,由导师督促、检查,并给予相应学分。各校开展的这一措施,有效避免了在职学员学位课程结束后就进入临床,参与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机会不多的弊端,使学员们能更好地了解临床学科的国内外动态和最新进展。
四、筛选考核内容要求,量化考核指标评定
临床能力考核的可操作性包括对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考核。同时,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实践活动中,还将对其本人的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1)“病例答辩”:考试小组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2)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医疗技术专业(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3)教学查房: 研究生带实习医生进行教学查房,了解其教学能力。评分项目包括诊断治疗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临床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组织表达能力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赋予一定的分值,临床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能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
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的教育目的在于为临床医疗部门提供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疗水平。同学们对自己的品行应严格要求,戒除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尊重临床医学的学术规律,具备科研能力和不断学习的钻研精神,才会有创新性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成果。
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如下:
一、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为外语和学科综合。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则区分为两种:
1、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初试科目为二门,是外语和管理类综合能力统考,复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综合素质、英语口语及听力测试等(管理综合能力考试包括数学、逻辑推理、论证有效性分析或论说文共三大部分)。
2、非管理类专业,初试有的考三门,有的考四门。复试科目包含个人综合素质、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基础知识等。
非管理类专业具体细分情况
一、部分专业考三门。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理学硕士、中医药学硕士、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口腔学硕士、保养硕士初试设定三个模块考试科目,即政治基础理论、外语、专业综合,各自为100分、100分、300分。
二、有的专业考四门。
报考教育、汉语翻译等专业,考试科目有四门,包括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在其中地质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专业,必须考政治基础理论、英文、数学和专业课。
鹏程网(https://www.pc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山大学 中大 研究生 在职的相关内容。
中大的在职在职专业学位招生:30岁考在职研究生有意义吗30岁在职考研,需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工作现状:你有足够的业余去备考吗?二是经济情况:你现在的收入来源稳定吗?三是学习能力:你在大学时候的成绩怎么样?现在还能重新拾起来吗?如果你知道自己考研的目的、明白考研要付出什么、即使失败了也能承受,那就别犹豫了,趁现在去考吧!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快一点拿到研究生的双证学位,建议考
读在职研究生意义大吗?我在南京毋庸置疑读在职研究生是有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专业知识现在开设在职研究生课程的院校都是我国知名院校,每个院校都会学生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可以保证学员的上课质量,为学员提供前沿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并实践于工作中。2、获得证书在职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进行学习,通过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的方式报考,最后可以获得结业证书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证
在职研究生考哪几科在职研究生考试考几科,具体如下。同等学力两门科目:同等学力入学属于免试模式,结业后将安排统一考试(针对申硕人员)。该考试考外语、学科综合两科,每科分数不低于60分即可。不涉及复试,考过之后方能撰写毕业论文。同等学力统考外语科目含五个语种,即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要求从中选一个考试,一般考生能自行选择。学科综合科目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考核的内容也有区别。专业
在职研究生备考需要怎样准备?也许你现在正在一家小公司上班,每日单调的两点一线上下班的生活让你已经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与梦想也许你正面临着升职的好机会,可是到手的“肥肉”却轻易地溜到了研究生生学历的同事头上。也许这个时候,你会想你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那就是在职考研,那么在职人员如何备考呢?一、计划篇考研前要有计划,比如自己要考什么院校什么专业,在此提醒大家:还是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
在职研究生对小学老师有什么意义吗?如果说小学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教师则是辛勤的园丁。做好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是教师的职责,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纷纷报读在职研究生进修。那么,小学教师读在职研究生有意义吗?在职研究生涉及了多种报名方式,主要包括同等学力申硕、专业硕士。小学教师无论以哪种方式报名都是有用的,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凭,获取更多专业知识,还能结识很多优秀朋友。一、
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一、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在职研究生以同等学力申硕和专业硕士这两种报考方式为主,选择的报考方式不同,考试科目也是不同的。1、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所以在入学时是不用参加考试的,参加考试是在申请硕士学位的时候,该考试报名时间是在每年的3月份,5月份参加申硕考试,考试科目共有两科:外国语和学科综合,只要每科的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就
会计学在职研究生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在职研究生会计考试科目有哪些在职研究生会计考试科目有初试、复试两部分,其中,初试科目包括《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复试科目具体以院校实际发出的通知规定为准,一般涉及政治理论、专业课、综合素质等内容。在职研究生会计考试一般是指mpacc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考试,该项考试的适用人群主要面向会计行业的考生,并培养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
在职研究生MPACC考试考哪些科目?作为一位在职研究生,对于MPACC考试有一定的了解。MPACC考试通常包括管理综合考试和英语考试两个科目。管理综合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英语考试则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内容。管理综合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一般为2-3个小时,考察
2024-01-22 03:37:13
2025-02-09 05:51:52
2024-06-11 22:14:03
2024-01-13 03:19:13
2025-02-11 09:01:44
2025-01-31 21:50:12